第2347章 整肃
曹亮没有急于地出兵伐蜀,而是在伐蜀之前,进行了一次全军的整肃,对于现在军队之中存在的人心浮躁,急于求成,盲目乐观等各种负面的情绪进行大力地整顿,要各军各营各部的人马,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做好打硬仗打持久战打攻坚战的准备。 曹亮指出,虽然蜀国仅仅只占据着一州之地,但益州素来就有天险之国之谓,蜀国暗弱,偏安于西南一隅四十余年不倒,那就证明蜀国在防御上,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的,那怕此次魏国倾举国之兵,想要灭蜀,都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所以全军上下,都必须要统一认识,把伐蜀的困难都想到最前面,切不可滋生骄傲自满盲目乐观的情绪,把伐蜀之战,当做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战役来打,做好充分的战斗准备。 通过这次的整肃,军队的精神面貌大变,浮躁的情绪没有了,盲目自大的情绪也没有了,大家都认识到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远比他们想像的更为艰巨,只有魏军上下一心,同心协力,继续发扬魏军狭路相逢勇者胜的精神,才能真正地迎接胜利。 曹亮这一次,就是要给头脑发热的魏军将士泼泼冷水、敲敲警钟,因为他很清楚,一支军队的思想作风有多么重要,只有纪律严明,思想统一的军队,才能在战场上走得更远。 这支军队是曹亮一手组建起来的,从最初的七百人编制的越骑营,成长为现在几十万的大军,曹亮在这里倾注的心血,是无比巨大的,而他对这支军队了解,也是了如指掌的。 正因为如此,才会有这一次的整肃行动,曹亮就是要通过这次的行动,告诉他驾下的这些将军和士兵,戒骄戒躁,不忘初心,永远地保持一颗勇敢的心,那怕四海一统的那一天真正来临了,也没有到他们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时候,打江山需要人,守江山也同样需要人,魏国想要维持长治久安的局面,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是不可能做到的。 而现在,面对依旧十分强大的敌人,他们还有什么理由盲目乐观,骄傲自大? 魏国的境内,如今云集着二十万的大军,再加上姜维、陆抗、司马伦这些顶尖的名将,曹亮清楚,这次的伐蜀之战,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所以魏军各军都要做好充分的应对困难的准备。 这场战役,很可能将会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持久战,不过曹亮已经下定了决心,这次一定要平定蜀国,一统天下,一年不行,那就两年,两年不行,那就三年五年,总之,曹亮就是奔着长期作战的准备伐蜀的,那怕面临再困难的局面,曹亮都不会轻易地撤军,分不出胜负,这场仗就会一直地打下去。 曹亮倒要看看,以蜀国的国力,能支撑这样规模的战争多久? 三个军团,将会从三个方向先后向蜀国发起进攻,最先打响战斗的,将会是北路的邓艾的左军团,邓艾将会率部从关中杀入到汉中,拉开进攻蜀国的序幕。 其次将会发起进攻的,是中路的杜预的右军团。如今右军团的部署已经到位,先锋部队直逼摩天岭,对永安的第一道防线形成进攻的状态。 中路军集合了右军团和水师的兵力,是三路大军之中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支,而且有曹亮亲自坐镇御驾亲征,气势上尤为强盛。 只不过他们面对的是蜀国的永安重镇,永安历来就是入蜀的门户,当年刘备攻取西川之时,也是走得这条路线。 当时刘备并不是以交战的状态进入的永安,而是打着友军援助刘璋阻击张鲁的旗号进入的永安,可以说永安要塞没有起到应有防守的作用,最后让刘备里应外合,失了益州。 做为蜀国的东门户,永安无论是战略还是战术中都处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它经历实战的时候却很少,除了当年夷战之战失败之后,刘备逃往了永安,当时永安还叫做白帝城,后来刘备一直驻留白帝城,建行宫为永安宫,其后遂改白帝城为永安城,是为巴东郡郡治所在。 正是因为永安的险要,才让蜀军在夷陵大败之后,没有让吴军追上,遭到毁灭性打击,也算是为后来诸葛亮南征北伐保留了一些力量。 这次魏军试图想要从中路打开进入益州的通道,那么永安就是魏军绕不过去的坎。 而永安现在驻守的兵力超过十万人,可以说是蜀国最为强盛的防御要塞,由姜维亲自来驻守,陆抗和司马伦也只能是当副将的资格,如果换到别的地方,他们也至少是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然后永安之重要性使得姜维不敢将他们给调离,毕竟永安的十万驻军,一大半是陆抗和司马伦的人马,真正的蜀军并不多,所以在协调指挥的上面,姜维也需要陆抗和司马伦。 有蜀军三巨头坐镇的永安,自然而然成为了魏军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曹亮自己不离江陵,目的也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和姜维陆抗司马伦三人硬碰硬,决一雌雄。 这似乎也成为了姜维不敢轻易分兵的理由,西陵之战中,正是因为姜维不知道魏军的真正指挥者居然是曹亮,所以才吃了一个哑巴亏。 同时曹亮一直留驻在江陵西陵一带,无疑也给姜维一个致命的威胁,让他只能是在永安集结重兵进行防御。 其实曹亮之所以在西陵集结重兵,也是给南路的羊祜打掩护的。 羊祜平定了交州之后,无形之中又开辟出了一条新的战线来,那就是从交趾郡向南中进军。 这条路比起北路和中路来,应当是更为的艰辛,但蜀国似乎想不到魏军还有这么一招,所以他们在南中的布防相对来说比较薄弱一些,只有建宁太守霍弋率一万人余人镇守南中六郡,只要羊祜出兵南中,这一路就如同无人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