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联姻
ps:稍后更正…… 此刻的马钧,与五前年相比,完全是容貌大变,脸色腊黄,形容枯槁,眼睛都深陷入眼窝之中,显得空洞而无神。 曹亮抢步上前,喉头有些哽咽地道:“马先生,您还好吗?” 马钧原本已经如死鱼一般的没有光泽的眼珠此刻突然地闪起了亮光,整个人似乎有些容光涣发,他有些激动地道:“是……是子明啊,好……好……好,你能来,老朽深……深感荣幸啊。” 曹亮有些惭愧,他回到洛阳已经是有些时间了,但一直也没有抽出空闲来探望马钧,如今看到马钧这副模样,不禁有些后悔来得迟了。 “马先生,该说荣幸的,是在下啊,若无先生的助力,在下在并州,绝不可能打败匈奴鲜卑的。” 看到马钧流露出神往的神情,曹亮便将当初在并州与匈奴人和鲜卑人作战时的情形讲了一些。 当然,曹亮不可能把这几年的战斗详情一一复述,就算他有那个时间,马钧也没有那个精力,所以曹亮只能是简明扼要地讲了一些战例,最主要的,还是讲连弩和投石车这两大军械在战场上如何大发神威的战迹。 连弩和投石车可是马钧的毕生心血结晶,最让他遗憾的是朝廷对他的这些发明弃之如敝履,几次上书都不被采纳,只能是湮没在一堆故纸之中。 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遇到曹亮的时候,这一切才有所改观,在曹亮的帮助下,改进后的投石车终于问世了,当时激动的马钧几天几夜都没有睡好。 从图纸变成了实物,马钧自然是相当的兴奋,但这也不过是一件样品,距离投入实战,还有很遥远的距离,由于朝廷不支持,马钧几乎看不到新式投石车在战场上应用的那一天。 如今曹亮给他带回来的消息居然就是连弩和投石车双双应用于实战的事迹,尤其是配重式投石在九原一战中,完全地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角,投石车连轰数日,硬是凭借着强大的攻击力,轰塌了九原的城墙,简直就是投石车最为完美的战例。 “真……真的吗?”马钧嚅嚅地蠕动着嘴唇,有些不可思议,不过看得出来,他神色相当的兴奋,眸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在下如何敢隐瞒先生半句,九原之战,正是凭借投石车之威,彻底地打垮了匈奴人,此并州百姓之福,天下黎庶之幸也。” “好……好……好……”马钧连说了三个好字,干枯的右手也在空中挥舞了三次,只不过说到第三个好字的时候,他的声音戛然而止,右手无力地垂了下去,身子一栽,眼睛一闭,终于是溘然而逝了。 “马先生——”曹亮眼中满噙着泪水,默默地哀悼着。 马钧之子马鸣默默地收殓了马钧的尸身,而后恭恭敬敬地向曹亮施了一礼,道:“多谢曹将军,家父终于可以死亦瞑目矣。” “马兄何出此言?” 马鸣道:“家父生前念念不忘就是他的这些器物,经常感叹黄金土藏明珠蒙尘,今日曹将军令这些器物大放异彩,家父一生心愿终于了也,撒手而去,了无遗憾,死可瞑目了。” 马鸣是马钧的唯一儿子,但却也没有继承马钧的技艺,他只是在仪曹郎中之下任主事。他对曹亮不光是因为职务关系的恭敬,而是因为他深知父亲生前念念不忘的就是他的那些发明创造,如今曹亮让马钧得到了他想看到的结果,终于可以安心地去了。 曹亮感叹地道:“令尊乃是一代奇才,他的这些发明创造,旷古烁今,天下无人可及,令尊仙逝,乃是大魏的一大损失啊。” 马鸣道:“曹将军谬赞了,家父所精通者,不过是奇技淫巧罢了,并不为世人所重,何谈旷古烁今。不过家父能得将军垂青,已经是平生大幸了。” 曹亮观之,马鸣所言并非谦词,或许在他的眼里,马钧的所为也就是奇技淫巧罢了,难登大雅之堂,难怪他只是醉心于仕途,安心做一个小官,也不愿意继承马钧的衣钵。 只可惜马钧死后,无人承继,终成绝唱。 曹亮暗暗地叹息,像马钧这样的天才,也许几百年才可能会出一个,未必说马钧有天赋,他的儿子就一定也有天赋,真正的发明家,脑回路绝对是异于常人的,马鸣没有继承马钧的事业,或许是他缺乏这方面的天赋,就算硬也去学,估计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曹亮并没有很快地离开,而是在马钧盘桓了数日,为马钧守灵送葬,直到把马钧安葬之后,曹亮这才与马鸣拱手而别。 以曹亮今时今日的地位,他本来是无需这么去做的,但曹亮却没有理会这些礼仪,亲自为马钧送上最后一程,因为在曹亮的心目中,早已把马钧当做一位师长。 也许几百年甚至千年之后,人们才会看到马钧的价值所在,只能说,马钧生错了时代,他注定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由于马钧生前最高只做到了给事中,而且性格孤僻,致仕之后几乎无人与之往来,所以马钧的葬礼显得十分冷清,鲜有人来吊唁。 不过想必马钧也不会在意,他一生醉心于钻研科技,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将他所有的发明创造见诸于世,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这一成果,但曹亮带给他的消息,也足以让他含笑九泉了。 曹亮与马鸣拱手作别,正准备离开,忽然马鸣道:“曹将军,请稍等。” 于是曹亮便站住了,马鸣折身回屋,很快地他就又出来了,不过他的手中,抱着好几幅卷纸,来到了曹亮的面前,恭恭敬敬地道:“这些都是家父生前遗留之作,留在某这里也是全无用处,就送予将军吧。普天之下,也只有将军配得上这些东西。” 曹亮双手接了过去,转交给身边的方布,拱手称谢:“多谢。”然后拱手作别,上马离开了北邙山。